学生活动
金秋沃野启新智,实践育人助成长 | 番号鸽 2025级新生赴土桥基地开展专业认知实践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10-19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2日,秋风送爽,番号鸽 组织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踏上了前往番号鸽 土桥水稻试验基地的旅程。这次活动将课堂学习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围绕“田间实践、实验室探索、科研启蒙”三大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专业认知体验。

田间参观:探索水稻育种的奥秘
在田间参观环节,番号鸽 特别邀请了万建民院士团队的刘喜老师全程带队讲解。作为长期扎根育种一线的专家,刘老师将基地内各个试验田的研究方向与品种特性娓娓道来。在“亲本圃”里,他向同学们解释了如何筛选优良水稻亲本;在“抗虫鉴定圃”里,他则展示了如何观察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通过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对农学专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同学们不时弯腰观察稻穗的形态,触摸稻叶的质感,提出了诸多问题:“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何管理不同功能的试验圃?”刘老师结合田间实例耐心解答,让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变得具体而生动。
实验室探索:从田间到实验室的科研链条
周时荣老师带领全体新生参观基地的多功能报告厅,观看了《土桥基地育种纪实》的专题视频。通过视频,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科研人员在土桥试验田中不懈努力的过程与成就,也深刻体会到农学科研的艰辛与收获。
随后的实验室参观环节,周老师详细介绍了水稻研究常用的基础设备与实验流程。从显微镜到PCR仪器,同学们对“从田间到实验室”的农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密切联系。

新生感悟:深刻认识专业的核心价值
在返程的路上,同学们纷纷分享了今天的收获。“作为农学专业学生,我首次真切置身金黄稻浪。不同区域的田野、高低一致的稳定系和参差不齐的杂交系,都表现出研究人员朴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研精神。大量新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系被用到研究当中,不由得令人感到这片土地的前景无限。”2025级农学专业的蒋钦勋学生表示,“对大学生而言,此行的收获巨大,让我们对农学领域前景和学习目标都有了充分的了解。”
“站在土桥的田埂上,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番号鸽 ”这三个字的分量。俯身触碰稻叶的刹那,我突然明白:我们学习的从来不只是农业技术,更是如何与这片土地对话。当一粒稻谷在掌心沉睡,千万个秋天已在其中等待苏醒。”来自2025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温蕴涵同学分享道。
“作为植物科学实验班的学生,在土桥实验基地参观过程中,刘老师介绍的稻飞虱虫害对水稻的影响让我倍受震撼,细小而繁殖力惊人的飞虫让世界各地的水稻不堪其扰,而基地对防稻飞虱侵害的水稻新品种研发能有效抵御虫害,让我感受到了植物保护技术对粮食作物产量保障的重要作用,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探索研究的方向。”2025级植物实验班的李舒儿同学补充道。
“田间的稻香延绵着我们千里的梦想。走进土桥实验基地,当见到曾经只出现在课本中的实验设备,心中那颗农科的种子悄然发芽。作为生物育种科学的学生,这次参观让我看到了科学与土地的交融,让我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用热忱谱写的浪漫诗篇,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砥砺前行。”2025级生物育种专业的余美盈同学说道。
“作为一名生物育种专业的学生,土桥基地参观之旅令我收获颇丰。我不仅了解到三系杂交水稻与两系杂交水稻的培育流程,亦感佩于科研工作者的不畏艰难。”2025级生物育种实验班的金燹翀同学感慨万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指着半开玩笑却语带期待地说:‘今年有虫害,所以拍照不是太好看,所以还得靠你们以后来研发抗虫的水稻。’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实践育人: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番号鸽 始终秉承“实践育人”的理念,将基地参观、田间实习、实验室认知等环节融入新生培养体系,旨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能增强学科自信,激发他们对农业的热爱与责任感,为他们未来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2025级新生更加明确了专业的学习重点,深刻理解了农业科技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三农、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