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号鸽

当前位置: 番号鸽 番号鸽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青耘志 | 听秾说:农识润心田,实践育新苗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10-22    浏览次数:


为普及农业知识,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番号鸽 “听秾说”科普团队走进了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植物种植科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生动讲解与趣味互动,带同学们了解农具的演变以及各类植物的习性与种植方法,同时带领同学们亲自动手,让每位学生感受到种植的乐趣。

一、溯源千年:解码农具的演变之路

1011日,志愿者首先为同学们讲解种植工具与各作物习性的理论知识。课堂伊始,主讲人以猜猜古人如何种地为引,开启农具演变的讲解。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农学课堂。

1.木质农具

主讲人先介绍商周时期的木质农具,展示木耒、木耜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孟子·滕文公上》中“负耒耜而自宋之滕”的记载,讲解耒耜作为最早耕地工具的优势以及耒与耜的区别;随后介绍木牛流马与水车,用于灌溉和磨面,让同学们了解古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工具。

2.铁器农具

主讲人对比铜器、石器农具的局限性,强调铁农具坚固耐用、寿命长的特点,说明其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升耕作效率。并通过展示台北故宫博物院《御题棉花图》,引导同学们识别图中用于耕垦、平整土地的铁制农具,直观感受铁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4B2CA


3.灌溉技术和铁器牛耕

聚焦魏晋南北朝的农业发展,主讲人讲解两大进步:一是引水渠道、水轮灌溉系统的广泛使用,解决灌溉难题;二是犁具改进与耕牛代替人力。结合敦煌莫高窟中唐23窟《牛耕图》,让同学们理解这一变革对耕作效率的巨大提升。


3DFCF


4.现代农业机械

主讲人展示小麦智能精准耕播复式作业机、自走式链式深耕机、智能测产收获机的图片,通过古代木耒vs现代农机的对比,同学们皆惊叹于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询问大家对于现代农业的了解时,同学们踊跃作答。


4D94A


二、趣探作物:解锁6种作物的生长密码

结束了对于农具的讲解,为帮助同学们在种植前了解作物习性,主讲人逐一讲解角堇、酢浆草、番茄、生菜、油菜、辣椒等6种作物的“身份信息”与养护要点,也为同学们科普了许多农业小知识。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油菜花生长特性喜凉爽;酢浆草“见干见湿”需要浇水;番茄春季移栽需地温≥12℃、每日6-8小时直射光。辣椒原产美洲,明末才传入中国,初作观赏,康熙年间成调料;番茄原产南美洲,初入中国是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被人们食用。

三、田间课堂:揭开作物生长面纱

1017日下午,志愿者再次来到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这一次他们将带领同学们一起亲自动手,体验不同作物的种植,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落到实际,感受种植的辛苦与快乐。

1.前期准备

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角堇、酢浆草、番茄、生菜、油菜、辣椒等蔬菜种子或幼苗、以及种植箱、宽面铲等种植工具。到达中学后,将同学们五人一组分组,每组配一位志愿者指导种植流程。


415B7


2.作物种植

真正的“动手时刻”正式开启。志愿者们耐心示范每一个步骤,手把手纠正同学们的动作。有的同学起初不敢触碰泥土,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慢慢放下顾虑;有的小组为了让幼苗“站得更稳”,反复调整种植深度;还有同学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志愿者强调的“养护小贴士”。阳光下,泥土的清香与同学们的笑声交织,每一株被种下的幼苗,都成了“自然课堂”最鲜活的教材。


 


四、活动总结

此次农业科普课堂和作物种植体验活动,是番号鸽 青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志愿服务力量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不仅用行动为初中生打开了探索农业世界的大门,更在传递“热爱自然、珍惜劳动”的价值观中,展现了农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未来,番号鸽 青协将继续聚焦“科普+实践”,推出更多贴近青少年的农业主题志愿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农业的魅力,守护“粒粒皆辛苦”的初心。